首页 文案列表 多媒体课件 景区导游解说词 导游词范文之婺源江湾(上)

导游词范文之婺源江湾(上)

文案配音员:语慷
景区导游解说词 1678 分享

   导游词范文之婺源江湾(上)江湾位于婺源东部,距县城28公里。自古以来,这里就是通往皖、 浙、赣的水陆交通要道。原江湾村头水口亭中有一幅对联,上写:"赴省出休,大路进源登五岭;通衢到浙,长河直上往三浯。意思是说,要去省城(婺源原属安徽)和休宁县,必须经过江湾进五头源,再登越五条岭;沿江湾河直上,翻过一条三浯岭,就到了浙江衝州地界。

婺源江湾据史料记载,唐朝初年,滕,叶、鲍等姓人在这条河的河湾处聚居,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村庄,由于人口较多,炊烟如云,故名云湾。 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繁衍城巨族,改云湾为江湾。

各位游客,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荷花池, 又称龙池。龙池还是江湾的风水穴位之一,它构成江湾"江"字形水系 最下面的一点。每当夏天的时候,池中荷花争开竞放。江湾十景诗中一首"龙池荷香"就是描写出荷花池的诗句。荷花池畔名气最大的,是西安门上的一副楹联。上联为"水贴荷钱,买得湖光千万倾",下联是 "山垂木笔,描成春色二三分"。此联出手不凡,对仗、意境、音韵、气势可说是无从挑剔,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名家之手。不错,这是清乾隆年间江湾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先生的杰作,这幅对联从清代至今曾被十几种不同版本的名联著作刊载,被列为中国名联。

说起此联,还有一段民间故事呢!

话说清朝末年,有一位县太爷打轿从此门经过,看见了对联的上句:"水贴荷钱,买得湖光千万倾。"县太爷心想,"这地方的人口气真大,几个小钱也要买湖光千万倾,本老爷就不信对不出个下联来杀杀他们的威风。"他坐在轿中苦思冥想,一连走了五里也没想出个名堂。不得已吩咐轿夫折回,来到西安门前拜读下联,抬头一看,县太爷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等回过神来一拍脑袋高声念道:"山垂木笔,描成春色二三分。"妙、妙,太妙了 (水对山,贴对垂,花对树,买得对描成,湖光对春色,千万对二三),真是太贴切了 。"县太爷佩服之余,说:"江湾人原来如此高深谦恭,佩服,佩服……。

我们前面看到的这个门因处在村子的西面,所以叫做西安门。过去江湾村子四面都有门,如西安门,东和门等,是“防御型”村落的遗迹。是为了保护村庄及村民安全的一处设施!

导游词范文之婺源江湾(上)

这里,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萧江"这个姓氏的来历。婺源的江姓有两个氏族,一个称为"济阳江"一个称为"萧江"。"济阳江"的"江"姓,源出赢姓,为"五帝"之一颛顼(音专许)的裔孙伯益之后。伯益佐舜有功,他的第三个儿子无仲受封于江国,以后就称之为 "济阳江"。"萧江"最早的祖先姓姬,是黄帝的曾孙、"五帝"之一的帝喾(音kù)。帝喾儿子契(音qi),职司司徒,因教民有方,被舜封于商,赐姓子氏。春秋时,宋国子氏裔孙、宋国公微仲的后人名大心的,因平宋国内乱有功,被封于萧(今徐州萧县、子孙逐又改以封地为姓,即姓萧。汉相萧何、梁武帝萧衍,都是大心的裔孙,也是"萧江"的先祖。唐朝末年,唐僖宗宰相萧遘的次子萧祯,因平黄巢有功,封为柱国上将军江南节度使,赐府第于歙县篁墩。因奸臣陷害,萧遘被罢相,后被赐死。为了避祸,萧祯从北渡江而来,遂"指江易姓"隐居篁墩山中,改萧姓为江姓。因为是由萧姓改为江姓的,为区别于其他江姓,所以称之为"萧江"。萧祯改姓后为江祯,是"萧江"一世祖。江祯有三个儿子,长子江董由歙县篁墩迁居婺源皋径,为婺源萧江氏迁祖。萧江入世祖江敌,于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迁居江湾,成为江湾的迁祖。现在江湾村的江姓,都是萧江八世祖江敌的裔孙。

在这里,我要告诉各位的是,江泽民总书记的"江"就是"萧江"。1994年12月,当时的省长吴官正来婺源说,江总书记告诉他,总书记的祖籍是婺源,并在参观博物后挥笔题词"文明的婺源,骄傲的人民"。 那时,还不知总书记是"济阳江"还是"萧江"。经过考证才知是"萧江"。 对此,总书记给予了确认,说他是"萧江"。这样,安徽省旌德县江村是总书记祖籍地的说法就彻底被否定了,因为旌德江村的江姓都属"济阳江"。

2001年5月30日,是江湾人民世代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临江湾视察工作,看望乡亲。

导游词范文之婺源江湾(上)

大家抬头请看宗祠大门立柱上的这副对联,上联是:“一龙临江千秋盘胜地”,下联为:“双马回首万代降英才”。这副对联是对风水宝地江湾的地貌概括。上联是指江湾村后面盘旋着蜿蜒的后龙山山脉,前面濒临着曲折的梨园河这样一块风水宝地,而下联是出自宋朝名将岳飞之口,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率兵下江南路过此地,走进水口庙处,放眼江湾,云封雾锁。什么也看不清楚,当他刚走开五里路,说也怪,这个时侯云开雾散。岳飞回头一望,脱口称赞:“好地方,此乃双马回头之龙脉,日后必出天子。”我们今天看来岳飞的预言已经得到了验证。

萧江宗祠为中轴歇山式建筑,三进结构,第一进称仪门,第二进称享堂,第三进为寝堂。下面请随我一同进祠堂去看看。

现在请大家把头抬起来往上看,门头上的四根圆柱是做什么用的?叫什么?

导游词范文之婺源江湾(上)

这四根圆柱叫门当,俗称来头,过去人们的封建等级思想十分严重。为表明宗族地位,往往在宗祠门上方安置表明宗族地位的标志,这就是门当的由来。门当有二柱的、四柱的和六柱的,柱头越多,宗族越显贵。四根门当,不用说,这是一座望族宗祠。以前,人们谈婚论嫁都要讲门当户对,男女双方门第相当,才能婚配成亲。而"来头"与"门当"虽叫法不同,代表的意思都是相同的,有人常说"你这人来头不小"指的就是身份和地位。

进祠堂前,我想问问各位游客,眼前这对"抱鼓石"是做什么用的? 很显然,"抱鼓石"安在祠堂大门的两旁,或许是祭祖时起护栏作用的, 也不排除是起装饰作用的,其实,它还有一个颇有意思却又鲜为人知的作用。徽州是理学之邦,朱子之礼尤其盛行,进出宗祠,小辈遇见长辈往往都要行大礼,可有时也难免发生胡子一把辈份数小和年纪轻轻辈份老大的巧遇。如若相遇,为避免尴尬,情急之下"避面"石后,虽说有点屈尊,可总算能保全一点面子。因此,有人戏称为"避面石"。

现在我们到了仪门后厅,请大家转过身去,回望一下门外对面的那座古戏台。说起古戏台,徽州历史上戏剧兴盛,曾建有大量精美的古戏台。这些古戏台,一般都设在祠堂里,从外观看和祠堂共为一体,五凤楼既是祠堂门楼,又是一座戏台,戏台与宗祠相望,意为与祖宗同乐。明万历六年,右都御史兼户部侍郎江一麟修建萧江宗祠时,立下祠规,规定祠宇为先灵所依,不得在祠中纵人演戏,此后,历代严守无犯,禁绝演戏。就算是江谦、江知源第二次重修祠堂也都照规忌犯,不搭戏台。后来,为了满足广大村民看戏的要求,于是在宗祠对面建起了一座古戏台,这样,既满足了村民看戏的嗜好,又不违背祖训,戏台对享堂,还能与祖宗同乐。现在我们站在大厅向里看,这是天井,两边是廊庑,对面是祠堂的中心部分--享堂。放眼望去,祠柱高桅林立,雕梁纵横连接,给人恢宏、壮观、凝重、萧静的感觉。萧江宗祠占地223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600平方米,有各类梁柱880根,横梁340根,其中落地柱就有148根,祠中所有木制构件,引进马来西亚贝壳杉材料建造。屋面均采用苏州御窑瓦盖顶。左边廊庑的展板上是萧江大宗支系图,清楚地记载了萧江族源远流长的宗族脉络;右边廊庑的展板上是萧江氏世系浅述,详细介绍了萧江族发展衍变的全过程。

导游词范文之婺源江湾(上)

如果说五凤楼前枋的雕刻追求的是一种宏伟、壮观的气势和吉祥美好的内涵的话,那么后枋卓力表现的则是国泰民安,宗族兴旺的新气象。《万象更新》寓意天下太平,万物更新繁荣;《骏马图》表现腾飞、奋进、向上,意指太平盛世宗族兴旺;两边廊庑雕花垫木上,一边是渔樵耕读,一边是琴棋书画,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刻划表现出安居乐业,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享堂雕刻整体突出的是宗族与功名思想,雕花垫木与檐柱月梁上就是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具体体现;《打马游街》表现新科状元功成名就,打马游街,荣耀乡里。

现在我们一起到享堂去看看。享堂是宗祠祭祖,族人集会的场所,也是宗族的执法公庭,是族人心中的圣殿,也是最能体现宗祠威严神圣的地方。硕柱高梁构建出大堂雄浑的气势,中堂上黑底镀金的堂匾和祖宗容像营造出多么庄重萧穆的氛围。享堂外轩上六对鳌鱼托举穹顶,尉为壮观,尽显富丽堂煌;"永思堂"意为永思祖德,是江湾萧江族的象征;梁脐上雕刻的"瓜迭延绵",果实累累意为宗族繁茂延绵不断;最具艺术魅力和深刻蕴义的还是两边享堂夹室隔门裙板上雕刻的12幅荷花图,这12幅荷花图以写实的手法,采用浅浮雕的表现形式创造出疏朗而谨严、静谧而流动的艺术风格,不愧为徽州木雕艺术的代表作,其深刻的蕴义意味深长,"荷花图"不仅单纯地表现荷花的妩媚千姿,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一个宗族团结的愿望, 荷与和同音,通过表现荷花提示族人要和气、和睦、宗族团结。

导游词范文之婺源江湾(上)

江湾祠堂是江湾的"萧江"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这个祠堂的正厅挂了一块堂匾,上写"永思堂"。注:〈"祠",是族人祭祀祖先的房屋;祠名用以区别不同的宗族或姓氏。"堂"指的是"祠"的正厅,堂名很讲究,寓意深刻,有对族人的告诫、警示或激励作用;同一宗族姓氏的不同分支所建的祠堂,祠名可以相同,但堂名一般不同。以上内容无人问起,一般可不作介绍。〉

江湾祠堂的堂名是"永思堂",所以江湾祠堂又称为永思堂。"永思"二字含义深刻,它提醒和告示来这里祭祀祖先的"萧江"子孙要饮水思源,不忘根本;要弘扬和光大祖辈的理想和抱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要修身立德,崇文尚礼……等等。

 我特别要告诉大家的是,确认江总书记祖籍地是江湾,江湾祠堂--"永思堂"是重要的历史见证。江总书记的亲姐姐江泽芬女士曾亲口说:她的祖籍是安徽婺源(婺源历史上隶属安徽);祖父的父亲于太平天国年间由婺源迁到江苏江都,并在江都仙女庙开了间"江振鑫号"盆桶店。当年祖上与总书记的曾祖父一同从婺源的家乡迁至江都,现在据居住在江都镇七闸村江家组的江姓老人回忆,他们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小时候看见家中的灯笼上有"萧江永思堂"这五个字!婺源的"萧江"族人,人数不少,分布也较广,萧江祠堂在婺源也有好几处,但"萧江永思堂"却只有江湾一座。因此,总书记祖籍地被认定在江湾:是勿庸置凝的。并且这一考证结果,也已经得到江总书记本人认可。

导游词范文之婺源江湾(上)

下面我们继续往前走,到寝堂去看一看。寝堂是祖宗亡灵安寝之场所,过去萧江宗祠的寝堂也称滋大阁,为三层建筑,今天我们看到的寝堂是二层建筑,尽管如此,今天的祠堂无论是在规模还是雕刻艺术方面都远远超越过去。首先,请大家观赏一下后廊庑两边的木雕作品这边表现的主题是耕,这边的主题是织,作品着力表现耕织生活的过程,把耕织生活的各个场景以群体组合的方式加以整体表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表现现实主义题材的力作。再看看寝堂上面的雕刻,寝堂的雕刻重点表现的是忠孝节义。雕花垫木上全部雕刻的是二十四孝图,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表达出不同方式的"孝"礼,檐柱月梁上的雕刻,人物故事鲜明,把忠孝节义思想表现的淋漓致尽。

寝堂后轩灵屋前的隔扇门,雕刻精美。隔扇门棱格以草龙图案装饰,线条流畅,雕刻精细,裙板刻有一百个写法不同的"寿" 字,各个"寿"字都有章有法百寿即百拜,向祖宗百拜请安的意思。两旁板壁上悬挂的是萧江历史先贤的画像,这些先贤或贤德有嘉,或功盖朝野,或名留青史他们都是萧江族的骄傲。

导游词范文之婺源江湾(上)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江湾牌楼,牌楼高12. 3米,宽9.90米,为什么用这两个数字呢?12. 3米代表一、二、三,第三代领导人,也代表步步高升之意;9.90米代表村里人在外面做了荣归故里,光宗耀祖(九九归一)。

既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嬉逐图";象征福禄双全的"鹿鹤同春图";象征封建权势的"虎豹呈威图",象征五子登科的"五狮戏珠图";还有栩栩如生的四位强国安邦的文臣武将和身怀绝技、各显神通的"八仙"; 还有牌楼的脊头三对鳌鱼,取独占螯头、青云直上之意,另外,还有避雷针之作用。更令人遐想的是牌楼上的 "文臣武将"和"八位神仙",它寄托了老祖宗对儿孙后代的厚望,那就是:读书入仕,做一名"文官武将",可以光宗耀祖,但是考不取功名,做不了官,也不要消极消沉,就应该学习"八仙",各显神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读书立志、学会本事、掌握技能、立足社会。

大家看,前面这座亭子叫"南关"。顾名思义它是江湾古村落南边的关口,也可说是南门。江湾古村落南边就是以此湖圳和此亭为界。当地的人把亭子以北叫"村里",把亭子以南称"街上"。这说明村内的历史要比街上的早。唐代开始建村时,人们都聚居在村内。到了宋代以后,人口逐步增加,商业也开始发达,才逐渐向村外发展,开成了商业街。江湾古镇的历史变迁在这里留下了它的痕迹。南关亭两边原来各有一个荷花池,它们是江字形水系的另两点,可是现在已不复存在。有的游客可能有疑问,为什么江湾要造"江"字形水系,我就简要介绍一下,首先引水入村有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消防用水等;其次"江"水与"江"姓是相辅相成 的,水越多"江"越发达;还有一层意思是,先人运用风水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原理,在村中的风水穴位和脉络之处凿池、开渠,用以蓄纳水气。

这是南关井,是江湾村古老的北斗七星井之一。它是运用上天二十八星宿中北斗七星格局分布的,这只是其中之一,与它相对应的是北斗七星中的"天玑星"。

导游词范文之婺源江湾(上)

 中国古代的四个方位分别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而江湾的地势是玄武(后龙山)偏低,朱雀(对面攸山)偏高,朱雀属火,也就是说南方火势较旺,在地形上是一个不足之处。当时何令通便想出在村中挖七口井,并按北斗七星状分布,以七井之水镇住攸山火势。而北斗七星分布又是呈勺子状的,从此,村内即有了充足水源又有了舀水的勺子,攸山之火自然就被镇住了。

各位游客,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棵探出院墙的紫荆树,紫荆,又名满条红,植物学分类属豆科。每年三、四月间开花,花开时满树紫红,妖艳夺目。这棵紫荆与旁边的这棵四季桂原为我们江湾一个大户人家院内的观赏树,1840年栽种,距今已有160多年。由于紫荆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一般生长寿命较短,曾经几次枯萎,却又几度"枯木逢春"。 最近这次是于1969年新枝由枯萎的树干根部抽发而生。也许是院外的世界太精彩,也许有着一份落花流水的情怀,院内的这棵紫荆于1991年春探出院墙的漏窗,分明是要给人们一种别样的春色,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而独守院内的这棵四季桂,已经160多年,每年都是四季飘香。

沿着曲径通幽的石板小道,大家看到的是路两旁的梨树,这就是著名的江湾雪梨树。作为我们婺源"红绿黑白"四色特产之一的江湾雪梨,以其个大、皮薄、汁多、肉脆而久负盛名。说到雪梨,我想问各位一个问题,为什么称"雪梨"?江湾雪梨不是因为梨皮雪白而得名,而是指梨的肉质白而细腻,掉在地上犹如一堆残雪,故称雪梨。

我们江湾人古代种雪梨,爱雪梨,与雪梨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最初是因为过去村里许多人外出谋生经商,他们远离故土,思乡恋土甚切,为了表达自己离(梨)乡不离土的愿望和寓意"家家种梨,人人得利"心理,出门前总是在自家的屋前屋后种上几棵梨树,久而久之,梨树种上了山坡、滩地,种在了茶园、地头,成为名符其实的梨乡"春风雪梨花"因此成为古代江湾十景之一。每年清明过后,梨果只有钮扣大小时,村里人就用特制的纸袋将梨包裹起来,不经风吹日晒,梨儿自然长得个大、皮白、肉嫩。

导游词范文之婺源江湾(上)

江湾中心小学是在江知源先生1924年创办的义昌学堂和原五房众屋的基础上合建而成

二00—年五月三十日上午十时三十分,江总书记冒着雨来到学校。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琅琅书声中,江总书记走进了正在上语文课的五班教室。全班同学全体起立,不停的鼓掌,激动地欢呼"江爷爷好!江爷爷好!……"江总书记弯下腰亲切询问前排两位同学的姓名和年龄。当看到黑板上工整的粉笔字时,总书记夸这节课的语文教师粉笔字写得好。

江总书记还走到教室后面,观看了师生共同创办的"学习园地",很快就被《假如我是发明家》的习作吸引住了。他非常高兴地对身边的人说:"写得真好,你们听"一便大声地朗读了起来。总书记把写这篇习作的同学叫到身边,摸着他的头,并亲切地与他合影。

参观完学生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之后,在校长的恳求下,江总书记健步走进了会议室,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了 "江泽民二00—年五月三十日于江湾中心小学"。江总书记走出会议室,排在校园两侧的师生欢呼雀跃,"总书记好!江爷爷好!"整个校园沸腾了,欢呼声此起彼伏,大家簇拥着江总书记缓缓前进。就在这时,雨过天晴,太阳从云中射出万道光芒,十分壮观,一位老师兴奋地对总书记说:"看,总书记,您来了,太阳都出来了!"总书记 也高兴地说:"是孩子们出来了,太阳出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