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案列表 多媒体课件 景区导游解说词 赤峰导游词范文-红山文化

赤峰导游词范文-红山文化

文案配音员:语慷
景区导游解说词 582 分享

红山文化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们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知道的只有夏商周以来四千年的文明史。红山文化的发现,让人们认识到,距今五、六千年前,中国北方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证实了中华民族确实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可以说,红山文化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为夏代以前的三皇五帝传说找到了实物依据。

另外,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一直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故乡。过去呢人们普遍认为,中华文明是从黄河这个摇篮里孕育出来的,然后才传播到华夏各地。红山文化重大考古发现说明了中华民族的古文明绝对不是单一的中原文化,而是包括北方红山文化、南方长江文化和中原黄河文化等多种文化互相融合、互相碰撞而不断演进和发展起来的,从而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正确」性

以往,人们把城市的形成、文字的出现、金属铜的发明,这三大要素作为文明起源的标志,而红山文化则赋予了文明起源新的内涵。它使人们认识到礼制的出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特点。红山文化说明,中华民族在5000年以前,礼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牛河梁发现的坛、庙、冢三合一的布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太庙、十三陵,这两者的吻合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也是中华文化传统形成的过程。总的说来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他的年代上线是距今6500年,年代下线到5000年。所以红山文化的发现具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那么,红山文化具有怎样的文化特征呢,它的分布范围又是样的呢?

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距今大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红山文化时期,石器是主要生产工具,各类遗址中发现的石器数量往往多于陶器、磨制、打制石器与细石器共存,且大型石器数量很多,大型石器多与农业生产有关,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比较发达。细石器和打制石器同切割动物肉皮有关,说明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红山文化的陶器以泥制红陶和夹砂灰陶为主,夹砂灰陶中多有压印“之”字形纹饰。红山文化最引人注目的发现就是大量玉器的出土,多数为随葬品且多出土于石棺墓,器形多为动物形象,成组使用,用玉制度已经出现。那么这种“以玉为礼”、“唯玉为葬”表明了玉在红山先民心中具有超乎寻常的重要性,反映了红山先民精神重于物质的思维观念。说明了玉器在红山社会主要不是财富的象征,而是一种工具。同时这些玉器也表达了红山先民劳动和审美意识,蕴涵了祛灾祈福,保佑平安意愿。

那么,众所周知,房址是人类走向稳定的定居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红山文化的房址局部发掘中内蒙古赤峰市西水泉遗址最为典型。遗址的房址共有七座,大多为顺山坡挖建的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房屋分大小两种类型,一座大型房屋平面近长方形,东西臂长9米,南北臂长11.7米,这种大房子有可能分住几个小家庭;另一座小型房屋约长4米,宽3米,可供一个小家庭单独居住。房屋中央有瓢形或圆形灶址,灶坑内有较厚的白色灰烬,并有斜坡形烟道通向室外。房屋的墙壁上涂抹草拌泥,这样既能挡风避寒,又能使屋内平整美观我们知道墓葬是生者告别人世后“灵魂”的栖息地红山文化作为新石器时代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农耕文化,其独特性之一是以玉、石为载体,坛、冢结合的积石冢石棺葬俗。红山建造的积石冢以石垒墙,以石筑墓,以石封顶,分为方形和圆形两种,暗与天圆地方的观念相契合每个墓地又设有中心大墓,大墓内随葬有精美的玉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块充满红山智慧的宗教圣地处处折射出文明时代的曙光

我们了解了红山文化的文化特征之后,那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红山文化的分布范围又是怎样的呢?:它的北界越过西拉沐沦河,并有继续向蒙古草原深入的趋向;南部已达渤海海岸;东部越过医巫间山,到达辽河西岸;西部界线在张家口地区的桑干河上游、可见,赤峰地区无疑是红山文化的中心区域做为红山文化的中心区域,红山地区遗址分布密集,主要以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主.2006年,红山遗址群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区仅有的一处国保单位。由此我们也可以说,红山文化的发现迎来了中华文明的新曙光。红山文化的考古新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出了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那么,红山文化最初是怎样被发现的,历代考古工作者在这座由红色花岗岩熔铸成的山体上,又倾注了多少心血呢?

说起红山文化的发现,不能不提到的人物有三位。第一位就是最早来到赤峰进行考古调查的日本人鸟居龙藏博士。鸟居龙藏博士能来到赤峰,是因为受到喀喇沁郡王贡桑诺尔布的邀请。当时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所以许多王公贵族起藏语名字,贡桑诺尔布的意思是“完美的宝贝”,人如其名,贡桑诺尔布的生堪称完美,他励精图治,大胆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领袖和名扬海内外的知名人士。贡桑诺尔布曾经到日本大阪参加过世界博览会,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发展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他也希望借助日本的先进技术使中国摆脱积贫积弱的状况。1905年喀喇沁郡王贡桑诺尔布决定聘请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人类学教研室主任鸟居龙藏及夫人分别担任崇正、毓正两学堂教员。于是,日本著名人类学家鸟居龙藏携夫人鸟居君子踏上了红山后这块神奇的土地。注重实地调查的鸟居龙藏来到赤峰后,很快就注意到赤峰地区远古历史遗迹非常丰富,于是他在英金河、老哈河、西拉木沦河等西辽河流域进行了科学的考古调查。在红山的山坡上发现了几处遗址和墓葬群,并从当地农民手中收集了一批小型青铜器。在短短的几年里,他在红山后等地共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多达六十余处。1914年,鸟居龙藏发表了《东蒙的原始居民》文,第一次向世界传递了辽海大地上的远古文明信息。此后,有许多东西方学者相继络绎而至,到这里进行考察和发掘工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法国神甫自然科学博士桑志华和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德日进,他们也多次来到过赤峰,并采集了许多史前遗迹标本。

最早来到赤峰对红山文化进行研究的中国学者是谁呢?他就是我国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提起梁思永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提起他的父亲梁启超大家可能就不感到陌生了。他的哥哥梁思成大家可能也听说过,他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而他和妻子,我国近代著名的美女、才女林徽因的爱情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其实,梁思永和他的哥哥梁思成一样的优秀,还是在青年时期,兄弟俩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远赴重洋到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早在美国留学期间,梁思永就开始关注红山文化。1930年,他回到中国后,于当年的10月下句,就克服了战乱、交通不便等困难来到赤峰一带进行地面采集,并对英金河两岸、特别是红山前后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发表了调查报告。在报告中,梁思永先生认为红山上的遗址是以彩陶、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印纹陶器为特征的史前文化,并把这种文化划分为西辽河上游、热河及松花江以北地区的考古学区域文化。至此,秀美的红山深远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世界瞩目最后向大家介绍的是赤峰红山后第一个发掘者日本考古学之父滨田

耕作.1935年6月初,寂静荒芜的红山后突然喧闹起来,一大群日本考古学家在关东军刺刀的护卫之下,开始了对红山后古文化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组织者便是当时被誉为日本现代考古学之父的滨田耕作颇有意思的是,日本考古学者当初发掘红山后遗存的动机并不是史前文化而是属于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上层文化的石棺墓。但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使他改变了计划。六月中句的一天,一位日本人在红山后调查遗址分布时,突然发现了史前遗址。滨田耕作意识到了其中的宝贵价值。于是,立即修改了原来的发掘方案,放弃了正在挖掘的青铜器时代的墓地,集中力量发掘史前文化遗址对红山最北峰高出河床100至180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在红山后,日本人发掘了两处新石器时代居住址、31处墓葬,出土人骨29具,动物骨20具,陶器等16件,玉石珠380颗,骨器33件,青铜器14件,采集品1000多件。最后,日本的考古学家们将他们援取的所谓“成果”,全部带回了日本,放在了京都帝国大学教研室里。这次发掘历经三个多星期,这是日本人劫掠红山遗址的文物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在1938年,滨田耕作等人整理出版了《赤峰红山后》一书。从此,人们认识到早在五六千年前中国赤峰地区就生活着一支从事农耕生活的原始先民,并创造了自具特色的彩陶与细石器共存的考古文化。日本学者称它为赤峰第一期文化,其实就是后来的红山文化。那么什么时候,这种文化才被命名为红山文化的呢?

按照考古学的惯例,一种文化的名字往往来自于该文化中最先发现的遗址的地名,红山文化也是如此。1954年我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尹达先生在他所写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中,据梁思永先生的意见,把在赤峰红山后发现的彩陶、夹砂“之”字纹陶、细石器共存的文化命名为一一红山文化

1956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师生来到赤峰,在赤峰红山前进行考古发掘,更正了日本人的许多错误结论,这也标志着我国对红山文化的研究正式开始

60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内蒙工作队有计划地对辽河流域古文化遗址进行了系统发掘。在红山文化基础上区分出了四种考古学文化,即红山、富河两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和夏家店上、下层两种青铜器时期的文化,使红山文化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70年代,红山文化的探索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新发现,主要是内蒙古翁牛特旗红山文化玉龙,各地红山文化玉器群以及辽宁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大型祭祀遗址的发现。其中,红山文化玉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它的发现,对研究“龙”的起源和原始宗教都有着特殊的意义。那么,它当时是怎样被发现的呢?玉龙的发现人是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张凤祥,那是1971年的春天当年只有18岁的张凤祥与村民们一道在果林里挖鱼鳞坑。突然,手中的铁锹铲到了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再一锹下去又露出几块石头来。张凤祥感到奇怪,因为这一带林地根本见不到石头,通身是汗的他躬身用双手慢慢地拨去石块表面浮土。发现了一个直径不足二尺的用石块围就的“井”字形深坑。这使他更加好奇,于是便耐心地挖了起来,当挖掘到二尺多深的时候石块不见了,就在“井”字形深坑的中间底部露出了一个“C”状东西,直径一尺许,体态通圆。

张凤祥用手掂了掂感觉有十余斤重,表面挂着硬硬的一层黄土。当时张凤祥以为是一块铁,中午收工时,就挂在铁锹把儿上带回了家,想以后卖了换点钱。

结果,带回去后,他的弟弟看到块铁东西上有个孔,就用绳栓着满院拖着玩儿,一周后,这件东西经过拖磨就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张凤祥的父亲拿在手中端详,怎么看都象是玉石雕刻而成,心里琢磨:若是玉石可就值钱了,能换20头耕牛

于是,张凤祥父子来到该旗文化馆,想找人帮着鉴定一下。馆里的人答应到北京找有关专家进行鉴定。三个月后,当张凤祥父子再来到旗文化馆,馆里人员给了他们30元钱,把东西当做文物留了下来。现存国家历史博物馆,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在红山文化分布区域内多有出土。其形制大体相同,身体蜷曲,头部似猪,竖耳圆眼,吻部前突前端并列双圆鼻孔,口微张,口与眼之间有多道横向沟纹皱褶,极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猪的特征,学届因此而提出了“猪龙变化说”。此种玉器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蜷曲如环,首尾相接或相距很近,头部较大,双耳呈圆形或圆尖状竖起,双目圆睁,吻部前伸,靠近头部偏中有一个圆形小孔。牛河梁第Ⅱ地点M4内出土2件玉猪龙,造型相近,头部较大,双耳外凸,双目圆睁,吻部前身,嘴微张,双目及吻部周围有稳刻皱纹,体蜷曲如环,靠近头部有一个圆形钻孔。另外,敖汉下洼、巴林右旗羊场、那斯台、巴林左旗尖山子各出土1件;另一类首尾明显分开,体弧曲呈C 形,吻部前噘,双目呈棱形,未见双耳,颈后竖起一道弯勾状长*,仅知三星他拉出土1件。此件玉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做好的龙的。玉龙呈墨绿色,系用整块墨绿色软玉圆雕而成。高26厘米,体蜷曲呈C字形,昂首、扬颈、弯背、卷尾。吻部紧闭前伸,鼻端截平且有并列双圆孔为鼻孔,眼为棱形,不刻瞳孔,眼尾细而上翘,额及颚底有细密的网状方格纹,颈脊起21厘米的*,呈扁平片状,弯曲上卷,占全器的三分之一,头部无角,状似猪首,龙身截面大致呈椭圆形。龙背重心处对穿一孔,如系绳悬挂,则龙头、尾正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件玉龙除龙头部用浮雕和阴线刻的手法表现出眼、鼻、嘴外,龙身上下光素无纹、精雕细琢,通体抛光,使玉龙看上去非常有神。此玉龙形体如此之大,造型如此之美,举世罕见。

80年代,又有众多的发现,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辽宁文物考古所在辽宁省建平、凌源交界处发现了红山文化晚期大型礼仪性建筑一一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并在阜新发现了查海遗址。同时,内蒙古考古所也先后发掘了宁城三座店、林西白音长汗、克旗龙头山等古文化遗址,这些发现表明,红山文化具有中华5000年文明发源的性质,正式确立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中的地位及意义

那么,关于红山文化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